楊煉在世界各地漂泊數十年後,和友人回到當時插隊(意指上山下鄉運動)的鄉村黃土南店,發現村子早就沒了,變成水泥地上的一堆別墅。相片是楊煉出國後第一次回到黃土南店所拍下的。⠀
⠀
他很快發現,友人和他雖然距離一公尺遠,「卻看不見我記憶的眼睛、內心的眼睛所看見的風景」。⠀
⠀
插隊時曾經住過的知青小屋、和初戀女友談情說愛的池塘、與鬧翻了的黨部書記狹路相逢的黃土路,「它們哪兒都不在,統統被埋在了水泥板之下。這水泥板,對我來說就是一只骨灰甕。」⠀
⠀
至於書名《被偷走的骨灰甕》,指的是楊煉早逝的母親的骨灰甕。⠀
⠀
不論在經濟或情感上,楊煉母親都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持與寄託,卻在他21歲時過世。後來,母親的骨灰甕在他離開中國的那幾年裡被偷了。⠀
⠀
「因為那盒子是房子裡唯一看上去值點錢的東西?真不知當他打開來,看到那一撮一撮黃白色的骨灰時,會不會嚇得毛骨悚然?」⠀
⠀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⠀
⠀
楊煉回顧一生的際遇與創作,有初戀的甜蜜、青年的叛逆,還有在窮困的日子裡自得其樂,用行動實踐自由自在的思想。儘管生命裡充斥困頓黑暗,「但我在寫,這就是光。」⠀
⠀
⠀
《被偷走的骨灰甕——楊煉文學訪談錄》⠀
作家|楊煉、朱又可⠀
設計|陳恩安⠀
出版|南方家園⠀
⠀
📖購書去📖⠀
博客來 https://bit.ly/3n7tQBK⠀
讀冊 https://bit.ly/2JKbQyJ⠀
誠品 https://bit.ly/3k6vbXu⠀
三民書局 https://bit.ly/2IlEeqL⠀
金石堂 https://bit.ly/36iOCY5
📲電子書📲
Kobo:https://is.gd/c4TXWv
Udn:https://is.gd/mM1zEs
Pubu:https://is.gd/dLbQrv
博客來:https://is.gd/cMcJnC
Taaze:https://is.gd/BBmWuc